如果你爱古桥,怎能错过苏州?
被誉为“鱼米之乡”的苏州,地处太湖流域,湖网密布,河道纵横。是地地道道的“水乡泽国”,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,众多的桥梁也应运而生。
至今,很多现存的古桥,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交通作用。踏上苏州的古桥,会让走路的节奏慢下来。也许就在上下班的路上,你就已经走过唐朝,来到宋朝之后又融入了现代生活中。
宝带桥是我国现存古代桥梁中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,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,长桥卧波,水天一色,实乃一处难得的江南佳境。
吴门桥与盘门、瑞光塔合称为“盘门三景”。吴门桥始称“新桥”,又名“三条桥”,北宋元丰七年(1084年)由一位石姓富户出资建造。南宋年间,改为三孔石桥,桥横跨在护城河上,是出入盘门的主要通道。
“月落乌啼霜满天,江枫渔火对愁眠......”一首《枫桥夜泊》,让枫桥与寒山寺成为了许多人对于苏州的第一印象。枫桥横跨于运河支流之上,东连枫桥大街,西接枫桥北街。
滔滔的京杭大运河经枫桥、胥江和横塘,转而折东,流经苏州时在古城墙外绕一圈,如同一个大大的“口”字。就在这“口”的右下角,大运河径直向南,通向浙江杭州。灭渡桥就架于这段大河的北段,靠近“口”字的右下角,成为苏州东南的东西向必经之路。
胡厢使桥又名“胡相思桥”,“厢使”是职官名,因桥旁的巷内住有胡姓厢使而得名,是平江历史文化街区内唯一的一座拱式单孔古石桥,也是苏州古城仅存的七座古石拱桥之一。
通贵桥横跨山塘河之上,为单孔拱形环洞石级桥,保存完好。通贵桥北堍东侧,还有一只石狸,名为“通贵狸”,是山塘七狸猫之一。
乌鹊桥坐落在与十全街平行的第三横河上,相传这座桥与阖闾城同时建造,因当时吴王在此建乌鹊馆而得名。桥几度兴衰,如今为单孔花岗石拱钢筋水泥平桥。
寿星桥位于望星桥北堍,清《吴门表隐》记载:南宋绍兴十年(1140年),里人浚河时得瓷寿星,遂建桥立庙祀之,名寿星桥。在宋《平江图》上,此桥名为“营桥”,因桥西有兵营而得名。
网师园内的引静桥,是苏州最小的石拱桥,长2.4米,宽1米,三步而逾,故又称之为“三步桥”。
行春桥位于上方山茶磨屿东,为横跨石湖北渚的一座九孔石桥,蜿蜒而平缓,俗称“小长桥”“九环洞桥”,桥长54米,宽5.2米。
“十里波光连宝带,一弯月影映垂虹”,吴江的垂虹桥是与宝带桥齐名的古石桥,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(1048年),原为石墩木桥,全长千余尺,曾数度重建,据说桥孔最多时达99孔。
“中国第一水乡”周庄古镇内,有一对双桥,因画家陈逸飞的油画《故乡的回忆》而闻名中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