觅渡桥,原名灭渡桥,始建于元代大德二年(1298年),相传系昆山僧人敬修募捐建成。据1997年出的《苏州词典》等书籍中记载,觅渡桥水段曾经水域宽阔,不靠船舶无法通行。但船夫欺凌旅客,甚至掠夺乘客的财物,昆山和尚敬修也差点遭殃,于是敬修上诉到官府,治了船夫的罪,同时募捐建桥。公元1300年桥梁建成后,取名为“灭渡”。从字面看是消灭渡船的意思,而透过字面可以看出敬修扫除强横凶暴现象的志向。《吴县志》记载:“志平横暴也”。因苏州话中灭、觅同音,今讹称觅渡桥。
宝带桥又名长桥,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,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镇(今长桥街道),傍京杭运河西侧,跨澹台湖口,与赵州桥、卢沟桥等合称为中国十大名桥。全桥用金山石筑成,桥长316.8米,桥孔53孔,是中国现存的古代桥梁中,最长的一座多孔石桥。
宝带桥创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(816-819),唐代为发展漕运业,加快转运三吴地区的贡物北上进京,苏州刺史王仲舒捐出自己的宝带助资始建古运河边的纤道,因此桥以“宝带”命名。
引静桥,位于网师园内,为苏州最小的石拱桥,长2.4米,宽1米,三步而逾,故又称之为“三步桥”。 在苏州园林彩霞池东南水湾处,呈弓形,石栏、石级、拱洞一应俱全。桥顶刻有圆形牡丹浮雕,桥身藤萝缠身,是一座地道的袖珍小桥,真是「麻雀虽小,五脏皆备」,不愧为佳构之作。不能不说是园林中拱桥成功之范例。